犬小病毒感染症(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)或稱為犬出血性腸炎(Canine hemorrhagic enteritis),本病於1978年首次發生在美國東岸,在當時是一種犬隻的新病毒性疾病。本病是由犬小病毒(Canine parvovirus)感染所引起,由於本病毒具有極高傳染性以及對環境抵抗力極強,致使本病很快地在全美各地、歐洲、澳洲及亞洲爆發。本省於1978 年,自一批由美國和日本進口的檢疫犬隻中首度被發現,並隨即於本省北、中部等各地區大肆流行,並蔓延及全島爆發。

        犬小病毒感染主要造成3至8週齡幼犬之心肌炎或是離乳後所有年齡犬隻之腸炎。在臨床病理上以白血球減少是主要病徵,與貓泛白血球減少症(Feline panleukopenia)非常相似。本病於流行初期,造成大量的犬隻的死亡,但隨著疫苗的開發及廣泛應用,以及感染後存活犬隻體內免疫系統的建立,本 病毒感染造成犬隻大規模流行的現象已屬少見,但是,本病毒迄今仍廣泛存在於全世界的家犬和野生犬科動物族群之中,並且造成為犬隻地方性感染的疾病之一。

(一)病因

        本病病毒的分類上,是屬於小病毒科(Parvoviridae)、小病毒屬(Parvovirus)中之貓小病毒(Feline parvovirus)的一亞種。在基因結構和序列上,本病毒和貓小病毒之相似性高達98%,但僅在其蛋白質結構的些微變異,遂致兩者之完全不同宿主的致 病性。目前,病毒學家都認為犬小病毒係由貓小病毒或其變異株經演化,而成為一種適合在犬隻體內增殖的新病毒株。

        為了與導致懷孕母狗流產及胚胎重吸收之另一犬小病毒(minute virus of canine,MVC)區分,現將後者歸為犬小病毒第一型(CPV ytpe 1);而引起病犬之腸炎者為犬小病毒第二型(CPV type 2)。

(二)病毒特性

        本病毒的大小顆粒只有18~26mm,是動物病毒族群中之最小者。本病毒不具封套,其基因係由約5,000個核甘酸所構成之單股DNA。本病毒對溫度和酸 鹼度有非常強的抵抗性;在環境中可耐過數個月之久而仍具有感染能力。本病毒於4℃時對豬、猴之紅血球具有凝集能力。而本病毒的增殖則需要在腸道上皮細胞快 速分裂複製的細胞內完成。

二、症狀

        本病毒感染的犬隻,大概於4至5天後開始出現臨床症狀,大致可分成:心肌炎型、腸炎型、全身性感染型以及不顯性感染型等四型。將分別說明如下:

(一)心肌炎型

        本型只見於3至12週之幼齡病犬,其中以8週齡以下佔絕大多數。其死亡率非常高(達100%),臨床上可見呼吸及心跳不規則;其急病例者,則可見外表健康 之幼犬突然虛脫、呼吸困難,隨即於30分鐘內死亡。大部份病例於2日內死亡;亞急性感染者,幼犬也會因心臟發育不全而在6個月以內死亡。由於目前在大多數 的母犬都已有本病之抗體(源自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),母犬給幼犬的移行抗體可以保護幼犬免於本病的感染。因此,心肌炎型已屬相當罕見。

(二)腸炎型

        犬小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腸炎型症狀是大家所熟知的,前驅症狀為嗜眠、食慾廢絕,隨即伴之的是急性下痢(出血性或非出血性)、嘔吐、脫水、體溫上升、衰弱等 等,至於症狀之嚴重性,則視犬隻年齡、健康狀況、攝入病毒量和腸管內其它病原體等因素有關。

        一般的腸炎型症狀,其病程是:初期48小時內,食慾減退、嗜眠、發熱(39.5℃~41.5℃),隨後開始嘔吐,並於嘔吐後6至24小時內,伴隨以下痢 便,初期呈黃、灰白色,然後粘液狀甚至為腥臭之血痢便。由於持續的嘔吐和下痢,而造成犬隻嚴重脫水。

        臨床病理學檢查,除了明顯的脫水外,白血球呈現顯著減少低到400~3,000μl是最常檢測的病變結果。

(三)全身性感染型

        曾有報告指出,出生2週內的小狗因本病感染而死亡,剖檢病變呈現體內許多主要臟器廣泛出血性壞死。

(四)不顯性感染型

        即本病毒感染後,能在犬隻體內增殖,然後隨糞便排出,但犬隻本身卻不會出現臨床症狀。此類感染多見於一歲以上之成犬,或是注射本病毒不活化病毒疫苗之犬隻。

三、診斷

(一)臨床診斷

1. 腸炎型:

        嘔吐、下痢、脫水。下痢,是許多消化道疾病都有的共同徵狀,因此在區別診斷上要格外注意。然而,伴隨之白血球大量減少是本病所獨有現象,因此可做為確診之一有利證據。

2. 心肌炎型: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由於只見於3至12週齡之幼犬,因此可先由年齡來區別診斷;另外,有心肌炎型症狀出現時,同一窩仔犬中皆被感染的機會頗高,因此別的仔犬亦能也被感染,因 而可知先天性心臟發育不全稍做區別。

(二)確定診斷

        自糞便或組織中檢測到病毒之存在,是本病最好的確診方式。

1. 腸炎型:

        傳統的診斷方式,是自糞便中檢測到大量的犬小病毒顆粒,所採用的方法包括病毒分離、電子顯微鏡觀察、血球凝集試驗(Hemagglutination test,HA)和酵素連結免疫吸附法(Eneyme-linked immunosurbent assay,ELISA)等方法。若將這些方法做一比較,HA具有簡單、迅速以及實用的優點,若配合本病毒的高價免疫血清或單株抗體來進行血球凝集抑制試 驗(HA inhibition test,HI),則可大大提高其專一性。ELISA法測糞便中本病毒之存在,其敏感性、專一性皆頗高,且又簡單、快速。目前已有商品化產品問世,但缺點 是成本較高。細胞培養分離病毒,再配合螢光抗體法(Immunofluorescent assay,IFA)可以得到比前述方法更高的敏感性,但在簡易及速度上就相差甚遠了。近來發展出之偵測病原的新方法─ ─聚合鏈反應(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,PCR),當然也被拿來應用於本病毒的診斷,根據相關研究和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:PCR之敏感性遠超過前述的任何一種方法,而其所需時 間也不長,因此很適合用來進行實驗中犬小病毒之診斷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不論是使用任何一種方法來偵測犬小病毒之存在,其採取病材的時間應以該病犬感染後7 至12日,病毒藉由糞便大量釋出之時;另外,犬隻注射活毒疫苗後4至10日時,則可自其糞便中排出病毒,因而造成偽陽性之診斷結果,尤宜加以注意。

2. 心肌炎型:

        急性死亡之病列,可能可用病毒分離方法檢測到病毒之存在,若是亞急性心肌炎病例中,則需在患犬死亡後,以病理組織學的檢查,觀察組織切片之細胞核內包涵 體,或以冷凍切片進行間接螢光抗體染色法觀察來確診。

四、治療

        犬小病毒之消除,只有藉由患犬自身之免疫系統為之,因此,本病病況之嚴重程度,和該犬免疫反應產生之速度非常有關係。而治療本病的方法,也只能給予對症療 法和輸液療法。依病犬嘔吐、下痢和脫水的狀況,我們可以將療法分成二類:門診治療和住院治療。

(一)門診治療

        如果病犬只有輕微的嘔吐和下痢症狀時,則僅需給予輸液治療即可令其返回家中,每隔1至3日內再來複診。飲食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,目的在於減少發炎的胃腸消 化道之負擔。禁食至少12到24小時;倘若嘔吐的情況嚴重,則飲水亦需停止供應,此時應給予皮下輸液以提供水份及養份,並隨時注意是否有脫水之情況。禁食 24小時後,可開始給予些許流質食物;若因進食而又出現嘔吐和下痢之症狀,則應再度禁食24小時,如此反覆至病犬一日內可接受數次少量流質食物;2至3天 後,即可嘗試恢復正常飲食。

        若是犬隻有輕微的脫水,則以皮下注射的方法給予輸液治療即可,但需注意的是勿將所有的輸液集中於身體同一處注射之。

(二)住院治療

        如果病犬就診時,呈現高燒、極友衰弱、劇烈嘔吐和血痢等症狀時,則病犬應立刻住院加以治療,特別是僅數個月大的仔犬,否則病犬常因過度嘔吐和下痢而導致嚴重脫水、休克死亡。

        同樣地,禁食亦是治療方法中最為重要措施之一,俟病犬之情況穩定且逐漸改善後,才可以開始嘗試給予少許流質食物。

        輸液支持治療是絕對必要的,特別是對於脫水情況嚴重之病犬。靜脈內注射之輸液量應維持在70~90ml/kg體重為宜,若是病犬持續因嘔吐和下痢流失大量 水份時,則該輸液量應予加倍。在輸液治療中,應特別注意其電解質和酸鹼的平衡。

        廣效性抗生率之投與,如Ampicillin(10~20mg/kg)和Gentamicin(2.2mg/kg)之併用,可有效地抑制腸內細菌之增殖, 防止細菌二次感染之發生。但需注意的是,抗生素不宜以口服方式投與,因為病犬可能有嘔吐症狀,且因腸炎導致吸收不良。另外,亦可考慮使用止吐劑,以免因嘔 吐而造成水份、電解質之大量流失。

五、預防

        目前,犬小病毒疫苗已廣泛地在臨床上使用,不論是單劑疫苗或是混合疫苗,不活化死毒疫苗或是減毒活毒疫苗,都能有效地於抗體陰性之犬隻體內建立對抗本病感 染之免疫保護能力。而在這些商品化疫苗中,活毒疫苗提供的保護效期較長(甚至終身有效),且其受來自母體移行抗體干擾免疫效果之影響也稍低。而應用不活化 疫苗者於半年至1年後便需再行追加,且本法僅是防止犬隻感染後發病,並不能防止不顯性感染;犬隻一旦發生不顯性感染時,會自糞便中排出大量病毒,反而成為 污染源。

        雖然目前的疫苗大致有效,但是臨床工作者在面對本病之預防時,仍面臨相當程度的挑戰;原因在於母體移行抗體會導致犬隻自身免疫的效果降低。即使在一個充斥 著本病污染的環境中,初生仔犬在接受母體移行抗體(來自初乳)後,能夠完全將病毒排除在外,直到6至15週齡時,該抗體力價才會衰退至相當程度以下。很不 幸地,此時干擾活毒疫苗所需之抗體力價量,遠低於提供保護幼犬的抗體力價;因此幼犬有一為期數天至數週可能被感染之"危險期"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疫苗投予的時機,取決於二個因素:移行抗體力價之高低和使用疫苗之種類。移行抗體力價越高,免疫適期就越晚,又單劑減毒活毒疫苗受移行抗體影響之程度 則低於多價疫苗,並又遠低於死毒不活化疫苗。因此,無法訂出一個「一定有效」的免疫時間,因為目前市售的許多犬小病毒疫苗,沒有任何一種能在幼犬處於危險 期之前給予其完善的免疫保護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 而畜主和獸醫師所能做的事只有:

        (一)在幼犬20週齡前,儘可能避免任何與犬小病毒接觸之機會。

        (二)幼犬可於6至8週齡時接受第一次免疫注射,之後每隔3到4週時再注射一次,直到20週。

        (三)獸醫師要告知畜主,在移行體仍存在時,即使重複免疫也是無效的,不應因打過預防針便以為一定不會被感染。

        目前有所謂犬小病毒-2a和2b的「新種」病毒存在,在歐美,犬小病毒-2已完全被他們所取代,而根據我們的調查,在臺灣,犬小病毒-2也已經消失,現在 只能分離到犬小病毒-2a和2b。但是疫苗則是對任何一種病毒仍然有效。

六、公共衛生

        和所有的小病毒一樣,對環境之抵抗性也是相當強,可以耐過60℃1小時,在pH3.0的環境下亦不會不活化,於環境中5到7個月仍具有感染力。而犬小病毒 也非常不易將它不活化,一般的消毒水根本無效,如酒精、石炭酸等都沒有用,需要以市售5~6%之次氯酸鈉(Clorox bleach)以30倍稀釋才能將犬小病毒徹底不活化。由於病犬會自糞便中排出大量病毒(可高達109 TCID50/gm),因此,醫院內環境、器具、工作人員等之消毒務必確實,以避免成為傳染媒介。

七、幻燈片(略)

八、參考文獻

        1. Appel MJG, Cooper BJ. Greisen H. and Carmichael LE. 1978. Status report : canine viral enteritis. J.Am.Vet. Med.Assoc., 173:1516-1518.

        2. Binn LN, Lazar EC, Eddy GA, and Majima M. 1970. Recovery and characterizaition of a minute virus of canines. Infec. Immum., 1:503-508.

        3. Binn LN, Mirchwicki RH, and Stephenson EH. 1980. Establishment of a canine cell line : derivation, characterization, and viral spectrum. Am. J. Vet. Res., 41 : 855-860.

        4. Carmichael LE, Joubert JC, and Pollock RVH. 1980. Hemagglutination by canine parvovirus :studies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s. Am. J. Vet. Res., 41 : 784-791.

        5. Chang WL, Chang ACH, and Pan MJ. Antigenic types of canine parvoviruses prevailing in Taiwan. Vet. Rec.(accepted).

        6. Liang CH, and Ho CC.1982. Canine parvovirus-like infection in northern Taiwan. J. Chin. Soc. Vet. Sci., 8:143-150.

        (餘略)

引用自家禽世界現代畜殖合訂本(p.69~74)─潘銘正、九八年八期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ydiandog 的頭像
    lydiandog

    ☜ Lydia & Dogs ☞

    lydian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